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通知,就《水質 9種烷基酚類化合物和雙酚A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等三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提升數據質量和管理效率。
根據通知,本次征求意見的三項標準均為首次制定。公眾可登錄生態環境部官方網站的“意見征集”欄目查閱標準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
《水質 9種烷基酚類化合物和雙酚A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該標準明確了使用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測定水環境中9種烷基酚類化合物及雙酚A的方法。其適用范圍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海水。
標準提供了兩種前處理方式:液液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在取樣500 mL、定容1.0 mL、進樣1.0 μL的條件下,液液萃取法的檢出限介于0.003–0.009 μg/L,測定下限為0.012–0.036 μg/L;固相萃取法的檢出限為0.003–0.02 μg/L,測定下限為0.012–0.08 μg/L。固相萃取法不適用于海水樣品測定。
編制說明指出,烷基酚(APs)和雙酚A(BPA)在我國使用廣泛,尤其是壬基酚(NP)的年需求增長率約8%。這類物質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潛在風險,已有相關環境標準對其限值提出要求。該標準的制定將為水質監測提供統一方法,支持污染溯源與健康風險評估。目前多數省市級監測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已配備氣相色譜-質譜儀,具備推廣條件。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編碼技術規范》
該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中所涉及的點位、設備、監測指標、時間分辨率、站房信息及數據標記的編碼規則,適用于監測數據的采集、傳輸、交換與應用。
編制說明指出,當前各地監測平臺、設備廠商在數據編碼中存在規則不統一、設備異構、接口復雜、狀態信息不規范等問題,導致“同碼異義”“異碼同義”現象頻發,制約了數據質控和系統互聯。該標準擬從制度層面構建規范、可擴展的編碼體系,為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國家—地方監測系統一體化提供基礎支撐。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數據采集、傳輸技術規范》
該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系統結構、數據采集方式、傳輸協議、通信機制及數據格式等技術要求,適用于監測站點與數據平臺之間的聯網過程。
目前,我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在數據采集和傳輸方面缺乏統一標準,不同建設單位、設備廠商采用的通信協議與數據格式差異較大,導致系統集成困難、信息孤島現象突出。該標準實施后,有望推動監測設備數據輸出和系統集成的標準化,降低建設與維護成本,提升數據互聯互通能力。
素材來源:生態環境部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市場監管總局開展長江經濟帶環境監測計量比對 保障水質數據準確性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部署開展4項環境監測類國家計量比對。此次比對覆蓋沿線11省市,聚焦化學需氧量、氨氮等關鍵水質指標,、通過統一“標尺”,提升監測數據準確性與區域互認,為水質研判與聯防聯控筑牢計量基礎,強化綠色發展保障。- 2025-09-11 11:46:12
- 4565
-
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4項長江經濟帶環境監測類國家計量比對項目
化學需氧量(COD)是評價水體受還原性物質(主要為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核心參數,氨氮、總磷、總氮是反映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關鍵指標。- 2025-09-11 11:46:12
- 7260
-
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海洋微塑料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近日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5年10月31日前。- 2025-09-11 11:46:12
- 9074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