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機認檢(301508)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88億元,同比增長1.46%;歸母凈利潤7315.21萬元,同比增長7.24%;扣非凈利潤6678.06萬元,同比增長7.23%;基本每股收益為0.3236元。 

中機認檢是一家全國性的車輛及機械設備第三方認證、檢驗檢測綜合性服務機構,主營業務為汽車整車、軍用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民航地面設備、零部件等產品檢驗檢測服務,以及產品認證、體系認證和服務認證等認證服務。同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完善“3+1+3”業務布局,在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低空經濟、產品碳標識認證、產品碳足跡管理、“雙碳”技術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檢測、認證、服務及技術咨詢等工作,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檢驗檢測業務方面,公司在獲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和國家認可委實驗室認可證書(CNAS)資質基礎上,還獲得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民航局)、生態環境部等部委及機構授權30 余項資質,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范圍涵蓋車輛和機械設備等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能、環保、可靠性以及節能等方面試驗檢測。
認證業務方面,公司是經國家認監委批準的首批從事強制性產品(CCC)認證機構之一,主要提供產品認證(包括強制性和自愿性產品認證)、管理體系認證以及服務認證服務。此外,還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了評價類業務和出口服務類業務。
除檢驗檢測和認證服務外,公司還為客戶提供汽車整車造型創意設計、模型驗證和汽車工程設計服務。報告期內,公司大力開拓乘用車檢測認證市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8,804.68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15.21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24%。
中機認檢依靠創新驅動發展,通過長期的自主研發和成果積累,并通過不斷完善科研制度體系掌握了多項檢驗檢測和認證技術。主要包括產品認證和管理體系認證技術、專用汽車試驗檢測技術、工程機械可靠性及排氣煙度檢測技術、超大型裝備檢測技術、航空器地面服務設備檢測技術、軍工裝備環境適應性檢測技術等。
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公司及子公司現有7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包括“北京市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工信部認定的省部級“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機械工業高效內燃機工程研究中心”“機械工業工程機械再制造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新能源車輛認證檢測服務創新中心”“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和“浙江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共7個技術研發平臺,公司技術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公司聚焦科研創新與應用落地,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計主持或參與243項國家、行業及團體技術標準的制修訂,擁有專利174項,軟件著作權237項。積極推進工信部“城市軌道交通裝備信號系統檢測及安全評估公共服務平臺”、科技部“城市橋梁智能架橋機關鍵技術與裝備”等項目,在研省部級(縱向項目)科研項目6項;圍繞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技術、新能源汽車測試技術等戰略新興技術領域開展自立項目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輸出科技成果,賦能公司業務高質量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精測電子2025年上半年營收13.81億元,同比上升23.2%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108.41萬元,同比增長23.2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66.64萬元,同比下降44.48%。- 2025-09-22 12:01:18
- 15736
-
中核科技2025年上半年營收7.04億元,凈利潤7682.74萬元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04億元,同比增長9.43%;歸母凈利潤為7682.74萬元,同比增長1.68%;扣非歸母凈利潤為6548.75萬元,同比下降3.40%。- 2025-09-22 12:01:18
- 13462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